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物理学中什么叫做电阻?
物理学中著名的欧姆定律可以帮助理解电阻、电压、电流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从本题目电阻的角度看欧姆定律:
电阻R=电压U/电流 I 。可以看出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关系,如果电压不变,电阻变大,电流变小,反之则相反。
由此可以总结出电阻的两个特性:一是阻碍电流的作用,二是阻碍电流的力度。另外还有一个意思,电阻还是物理实体电阻器的简称。
物理的电阻是什么?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用R表示。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2]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因此,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求电阻变化范围?
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 的电流,两表示数的变化为异变,即电流表示变大时, 电压表示数变小;而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示数变 大。所以当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只考虑电流表示数即 可;而当电路中中电阻最大时,只考虑电压表示数即可。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4Ω时, 电流表示数I=U/R=4.5V/(4Ω+5Ω)=0.5A,没有超过电 流表的量程。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10Ω时, 电路中的电流I=U/R=4.5V/(5Ω+10Ω+=0.3A 电压表的示数U=IR=0.3A×10Ω=3V,没有超过电压表的 量程。 即滑动变阻器阻值可以在4Ω—10Ω之间变化。
电阻定律的四要素?
1.交流电路理论和复阻抗值的表示
2.物理电化学和电路元件
3.常用的等效电路模型
4.从阻抗数据中提取模型参数
知识点延伸:
电阻抗法是一种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分的技术。将微弱的交流电信号导入人体时,电流会随着电阻小、传导性能好的体液流传。水分的多少决定了电流通过的通路的宽容,这可用叫做阻抗的测定值来表示。但是阻抗和电阻的值,在人体中仅仅相差约2~3Ω。由于这样的阻值差可以被忽视掉,所以在生物体电阻抗法中,可以用电阻值来近似代替阻抗。以测定阻抗来算出人体构成成分的一般原理是利用人体水分与身高成正比,与人体阻抗R成反比这一原理算出来的,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成反比,即导体的体积可以用导体的长度和电阻的函数来表示。在人体中,导体的体积可以看作人体水分,应用于分析人体水分。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电阻率ρ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这个规律就叫电阻定律(law of resistance),公式为R=ρL/S 。其中ρ:制成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L: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S: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R:电阻值。
电阻率是一个反应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电阻率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其倒数为电导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电阻率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
电阻率较低的物质被称为导体,常见导体主要为金属,而自然界中导电性最佳的是银。其他不易导电的物质如玻璃、橡胶等,电阻率较高,一般称为绝缘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如硅) 则称半导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物理电阻器初中知识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